TOP > 驻留展览 > 个展 > 驻留艺术家娄金个展“材质叙事学”
驻留艺术家娄金个展“材质叙事学”
Resident artist Lou Jin's solo exhibition 'Material Narratology'

       4月17日下午,“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驻留艺术家娄金作品展“材质叙事学”、张增增作品展“天堂”开幕式在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展厅举行。

    此次展览是继驻留艺术家“身心之惑”王鹏杰、裴昌龙双个展之后,与雕塑系联合承办的又一个艺术家双个展。“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得到了与会嘉宾的支持和肯定,针对此次展览的作品,参加开幕式的校领导、批评家、策展人、业界内的专家等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并得到了普遍好评。

 

 

     前言    

尹丹

 

      很明显,艺术作品的特性与媒介的特性紧密结合在一起。例如,木版画难以创造出与铜版画相比拟的细腻感,但前者所产生的“拙味”与明快感又是后者所难以达到的,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介所决定。早在18世纪,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就尝试着阐述了不同艺术门类的根本性差异(诗与画),后来的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则直接将媒介看做是不同艺术门类的本质特性,由此也被人们冠以“媒介中心主义”的名头。格林伯格的观念很快就被后现代主义者冲击得体无完肤,但历来的艺术家们却从未回避过对媒介材质的探索与热情。雕塑领域当然也是如此,无论是木头、泥土、大理石还是钢铁,雕塑家都可以从中发挥出无尽的材质可能性,从而创作出激动人心的作品。雕塑史上留下了一长串供人敬仰的名字,他们都是玩材质的高手:菲狄亚斯、贝尔尼尼、史密斯、安德烈亚……

       在我看来,娄金也是一个热衷于“玩材质”的艺术家。他最早让人们熟知的作品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之间》:将木材做切片式的处理,对每一块“切片”进行细致地打磨,留出中间的凸起,让它看起来就像是自然生长而来。他巧妙地玩了一些智力游戏,这些木切片被从大到小地横向摆放,最终消失于细细的枝条。此作品基本上体现出他最近几年艺术创作的大体倾向。他对木头进行一种“神经质”般地打磨,在很多人看来具备着某种“禅”性。不过,“禅”在此仅仅呈现为一种视觉表象,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归宿。娄金似乎比较热衷于日本艺术中的细腻感,他总是喜欢在微观层面对材质的特性进行探索和表现。在后来的一系列作品中,娄金仍然执着地将自己的热情落实于材质的微观层面。例如《生》这样的作品中,他再次“神经质”般地对树枝的各个分叉进行打磨,让它产生一种既自然、又人工化的生长感。

      另一方面,娄金的作品又不仅仅局限于材质本身,他也希望能够通过作品进行某种社会学层面的叙事。在《筷子》系列中,他根据树枝自身的自然特性打磨出形态各异的筷子,让筷子的每一个拥有者都能够体验自身与自然之间的特有联系。在本次展览中,娄金又尝试着用水泥作为材料进行创作,以此探索这一常见建筑材质与塑料袋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水泥与塑料袋又具有着某种社会叙事的可能性,它们表征着异化的工业景观与现代文明的废墟感。

                                                         

                                                            

 


下一篇:驻留艺术家张增增个展“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