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驻留展览 > 群展 >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5——2016年度汇报展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5——2016年度汇报展
The Annual Exhibition 2015-2016 of Young Artists Residency Program of SCFAI

201663日下午3点半,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2015-2016年度汇报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7号厅展出。

 

 

前言

                                             尹丹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旨在为毕业后有艺术理想和创作追求的年轻艺术家提供继续创作的平台。在此,我们以群展的方式将2015—2016年度青年驻留艺术家的作品呈现于美术馆,借此与各位朋友互动并接受批评。

艺术创作从来离不开场域,如果说中国艺术圈是一个大场域,四川美术学院对于这批年轻艺术家来说则是一个小场域。从宏观层面来看,川美自由的学院氛围对他们的创作是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以此有利于形成较为多元化的创作面貌。从微观的层面来看,驻留艺术家们之间的思想、风格、趣味在此会相互影响、碰撞。所以,此次参展的作品中,展现出了驻留艺术家较为突出的三种创作倾向。第一种是对绘画语言的再度迷恋,看起来是对前些年“图像绘画”的自觉逆反。此种倾向在近些年川美毕业的青年艺术家创作中体现得特别明显,如今的年轻艺术家颇为迷恋各种绘画语言的尝试,而挪用图像的方式则似乎不再受到欢迎。不过,某些绘画语言似乎模仿程度太高,这种现象当然值得警惕。第二是对“冷抽象”的热衷,以此又演绎出对直线建构出来的各种空间关系的探索,姑且武断地将这两种倾向理解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冷抽象”在中国突然兴盛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考察,它弥补了之前中国当代艺术中较为欠缺的因子,但愿不要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化倾向。第三种倾向体现于对艺术媒介的“物性”进行表达,艺术家尝试着对木头、石头、棕丝等物质进行美学及表意层面的深度挖掘。无论何种艺术媒介都在人的感官层面体现出独立的物质特性,而不仅仅是艺术理念的随机承载物,其“物性”值得艺术家们在“物我一体”的体验中加以呈现。

群体性艺术倾向、艺术潮流的形成与场域对艺术家的制约、影响有关,但艺术的张力正在于个体与场域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上文对三种倾向的阐述当然难以表征本届近三十位驻留艺术家的个性与创作全貌。以此作引,希望为观者提供观展的一种思路。

驻留计划作为四川美术学院对于艺术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实践之一,经过三年的运行,已经开始慢慢摸索到一些规律。这一年的驻留对年轻的毕业生们提供缓冲的空间和时间,不至于让他们过早放弃艺术创作或者沉浮于当代艺术的名利场,对于他们来说,未来的未知和不确定性才刚刚开始,希望他们能够继续怀揣梦想上路。

 

 

 

上一篇:“第三世界”——青年艺术家助成计划
下一篇:“情调主义——暨四川美院驻留艺术家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