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时间:2019.03.04 访问地点:重庆大学城龙湖U城B馆帕斯库奇咖啡厅
刘=刘紫恩 王=王佳豪
王:你觉得自己的创作风格形成源于什么契机?
刘:源于我出身环境,和一直以来我对环境的感受等综合因素。我在深圳出生长大,城市高度现代化让我对工业感触较深。本科来到重庆,这种高低落差的立体交通空间也很吸引我,进一步促成了我现在的创作面貌。可能中间有一节点,本科时期获得去德国游学的机会,除了美术馆和博物馆,还感受到,建筑所承载的文化很有代表性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集体人格。回来后在艺术理念上就有了一较大的转变。
王:当时高中求学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来到了川美?
刘:小的时候觉得离家越远越好,去接触更多的不同的环境氛围吧……杭州学习时老师有些是国画专业出身的。但是我当时挺想考建筑系,包括现在我还是会自学些建筑类室内设计的软件。加上从小爸妈会带我出去旅游,在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文化气息,这点特别吸引我,我就想能不能再去更多的看一看学一学。
王:又是什么机缘让你来到了国画系呢?
刘:很小的时候有学软笔书法和写意花鸟,这是一个契机。我喜欢墨汁的味道,墨汁和宣纸发生关系时墨色由浓而淡的层次,水墨的魅力。当时我完全没有考虑到就业等之后发展问题。只是存粹想学习传统文化,了解水墨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价值。虽然后来发现这和我想象中有所差距,但我还是很喜欢中国画。
王:本科其实学习了那么多传统的东西,山水、花鸟之类的,为什么现在的创作风格感觉没有什么延续?
刘:这种创作风格其实是具有一定偶然性的。创作主题是慢慢摸索出来的。前20年我对山水接触的太少。花鸟方面蛮有意思,我也很喜欢写意花鸟。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画这些的意义何在。后来在学习美术史过程中也会不断地看展览。无论是故宫博物院,还是Art Basel,或者是美术馆每次的大小展览,我都会去认真瞧一瞧去思考。过程中去看看思考自己作品核心价值,自我剖析,加上身边的老师们给予的帮助。后来好几个线索让去我选择和推进,由内心抒情的、还有外部环境的,最后落脚点都是关注当下。最终选择了自己比较敏感的物象。
王:去年本科毕业后,为什么选择驻留计划进行驻留?
刘:本科学习中想以后继续往绘画这个方向走,但觉得更换新的环境可能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打算准备个作品集出国看看,于是需要创作场地。毕业后老师推荐去申请驻留计划,最后,很高兴入选。
王:参加这个驻留计划就觉得收获大吗?
刘:参加这个计划的收获不少,也很感动,驻留计划给我们提供的创作空间和机会确实十分重要。这一年是个可以去安静思考的时间。尝试了自己以前一直很想做却没机会的东西。这个平台让我认识了到一些优秀又努力坚持的艺术家,也逼迫着我不断自省学习,一点点改变。
王:这次最终成果展为什么选择了一个装置呢?
刘:想尝试新的东西,因为中期展的一段时间探索了些架上的作品,一直不太满意。最后的作品想跳出架上,感觉有些不够,后续可能会去尝试一些小幅深入的作品。
王:为什么会选择扶手梯作为表达的元素?
刘:我平时很开玩笑把它归类为山水。我对建筑空间本身所特有的秩序感有敏感。抽离表面的肌理和质感,只剩下冰冷有秩序的、线性构成的有机空间,这就是我们密不可分的生活环境。自动扶梯具有自身的时代性、社会性,他是一种视觉符号,是一种关于经济、城市生态,更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查和切身各地考察也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相机静动态取景,速写捕捉感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影响,回到工作室用文字和绘画的形式去传达内核。
扶手电梯的开放性、持续性的运输就像人们无时无刻地接受着大量信息。有方向性、重复的、循环的特征指向人们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隐喻着流水线生产问题和生产过剩的问题。它作为现代高度发展的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的广泛普及说明工厂正在一改过去的人力化,更新成自动化机制。其二,自动扶梯作为人群的运输器械,和流水线的运输功能有相似之处。其三,他的特征满足流水线大生产的无节制、循环特征。
王:后边会换一种元素吗?
刘:这个得看一个契机吧,我不会刻意改变,但也不想有固定符号。现阶段感觉自己表达地还不够充分,所以会继续推进。
王:之后会脱离画面去尝试一些新的形式嘛,新媒体、影像、装置之类的?
刘:暂时不确定,如果其他形式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创作理念,我想会去尝试的。不过在做架上的同时我会围绕核心去探索一些新的东西,得到一些新的经验的情况下,再回到画面继续完善。有一天我走腻了,我应该会换其他的尝试吧。
王:会不会有人问你本科毕业后的这些作品还能叫国画嘛?现在已经脱离了国画?
刘:我没这么在意。目前几张作品还是借用半透明的绢本媒介上色,传统界画的语言去塑造场景,这也是我在学习积累的过程。只是我采用三维空间的透视方法而不是传统的两点透视或是散点透视去模拟感受。所以画面会有不同的视觉体验。我想去调动观者感官机能。因为,关注和表达对社会现实所引发的一系列人的精神问题、文化问题等才是我该注重的核心意义。
王:对待传统艺术的态度?
刘:很难说。传统艺术和全球化并行不悖。我对自己国家还是有信心。批判思维固然重要,但包容,开放的健康心态很不可少。
王:家里对你现在的状态支持嘛?
刘:他们希望我找工作,但是也没有过多限制我,现在想要做的还是进一步考学。即使工作,我也想能够继续坚持画画。
王:既有的驻留模式你觉得怎么调整一下可以变的更好?
刘:作品展上策展人的方向和期望好像受到了限制,我看到后替他们感到惋惜,既然入选了策展人就应该发挥他们的意义,但最后令策展人有点尬。其次就是宣传力度不够大。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驻留计划,尤其身边很多毕业生想继续创作但他们对这个计划都不知晓。最后可能就是重庆这个城市外部艺术土壤的问题,还是希望驻留计划可以多一些对外交流的机会。
王:驻留项目完了之后的打算是什么?
刘:回深圳,就继续完善一下作品集,然后准备申请国外。最理想状况下,明年的九月份就入学了。中间的时间会去工作。
上一篇:2017-2018年度艺术家:刘金龙
下一篇:2017-2018年度艺术家: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