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驻留记录 > 驻留访谈 > 2018-2019年度艺术家:方民

访问时间:2019.08.30    访问地点:邮件采访

一.身份定位与转变

Q:最高学历(本科或研究生)?

A:研究生。本科毕业的时候比较迷茫,所以选择了考研。研究生读完后对自己的定位还算比较清晰。参加驻留计划是因为学校给了我们可以再次学习的机会,而且也是一个很好地平台。

Q:生活理想和职业目标?驻留期结束后是否会继续创作?选择做职业艺术家还是选择其他职业?

A:可能还是会从实际情况出发,近期应该会坚持艺术创作,看看后面的发展和需要

Q:对职业艺术家的理解?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A:可能跟每年的艺术风向都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职业艺术家的从业门槛是很高的.

Q:自己是否具有这些素质?如何培养?

A: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把,但可能有时候还是得顺势而为,现在也还不一定。

Q:目前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A:做一些与艺术教育相关的兼职,出售作品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时多,有时少。

Q:生活环境、心态对创作的影响?家人是否支持艺术创作?

A:创作需要一个相对安宁的环境,但艺术家肯定是需要更多外部的刺激和体验才能激发创作灵感,家人对我还是比较支持的。

Q:在川美驻留期间进行艺术创作的时间占生活的几成?离开学校以后如何进行“再深造”?

A:在驻留期间,每天可能就是宿舍和工作室、食堂的转换,也因为比较珍惜这个安宁的在校时光吧,大量时间还是用于创作.可能离校后一段时间,艺术创作时间应该会压缩,调整到周日空闲的时候吧。

 

二.艺术作品和创作历程

Q: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简要概括自己的创作(艺术)态度?

A:我的创作多是以场景化的图例 ,结合自身经验,通过理性的画面构成与分割、同时辅以绘画性及心理化的感性笔触来指导创作探索,通常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破碎的多重空间和构成,在画布上似是而非的“呈现”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探讨与疑问空间、时间以及二维和三维的真实性问题。

Q:创作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充分表达艺术理念?

A:艺术是一门表现情感的学科,通常我都是不断的吸收外部的情感体验,最后才得以转化为艺术表达,这个过程肯定是充满曲折的。

Q:艺术家创作的时间线索梳理,为何、如何转变?

A:自己的创作现在还没有特别成熟。每个人都需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可能应该先实践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创作积累后,再适时的进行小结。

Q:如何看待作品符号化和风格化?是否有自己特定的创作方法?

A:这个可能是现代商业文化对艺术的一个自然的渗透,要求每个人必须有成熟和成套的体系与方法,我认为这个还是因人而异,也可以保持创作活力大量实验和创新,我觉得都没有问题

Q:受到了哪些艺术家的影响?有没有艺术区域化的风格影响?

A:这个应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毕竟在一个相同的环境中,互相之间的影响是难免的,近朱者赤。所谓的川美风格可能也是无意识中逐渐形成的这么一种互相的默契.

 

三.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Q:如何看待艺术市场?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和传播影响如何?你如何看待和适应这样的影响?

A:我觉得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重要,但是艺术家不应该一味的跟风艺术市场,应该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Q:是否信奉“成功学”的创作之道?“名”和“利”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如何?

A:名利我觉得对于青年人来说应该保持一种相对客观的态度,如果得当也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鼓励吧,人嘛,还是得有些追求.不管是精神或者物质的,都是你保持和坚持下去的理由。

Q:艺术有没有核心价值?你的作品的核心价值为何?

A:这个很难定位,关键可能还是你自身如何取舍.它可能关乎作品的商业价值,又或者是人文价值.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还是应该做好你自己吧。

 

四.关于“生存之道”的讨论

Q:“艺术养我”还是“我养艺术”?

A:这个应该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首先你得热爱它,其次你才会愿意付出,如果你愿意付出同时也能得到快乐和回报.那么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模式。

Q:“抱团”策略是否可行?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计划可否成为一个“团体”?

A:短期来看是有用的,但是还有句话叫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可能更进一步的发展还是得取决于个人的努力。

Q:驻留期间与其他青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如何?这种交流的作用如何?

A:交流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大家都在一个相近的环境中,互相之间的交流也比较容易,它可能也起到一个相互鼓励与促进的作用.它也是一种很良性的互动,在这个急功的时期,能有这么一段时间让自己继续学习和享受校园的时光是很难得的体验。可能会无形中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一种平静的心态。

Q: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计划所提供的扶助条件中哪些对你的影响最大?哪些方面可以调整?

A:母校能设立这样的项目是非常难得的,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学校与社会的缓冲地带,让青年学子可以借用学校平台走向社会。避免了刚毕业时的盲目,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

Q: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谈一下青年艺术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A:我觉得应该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平常心态吧,把这个事情看成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这样可能才不会因为短期的低谷或者高峰迷失自己吧。

 

上一篇:2018-2019年度艺术家:谌贤
下一篇:2018-2019年度艺术家: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