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问时间:2019.07.14 访问地点:
Q:请用一句话简短地概述自己的创作态度。
A:我决定要做什么事,就会很认真
Q:从本科以来你的创作经历了怎样的转变?转变的契机是什么?
A:刚进校是摄影专业,专注于影像。从大三开始逐渐有了行为、影像、摄影、装置、舞蹈、绘画等多种媒介的创作,转变跟以下几件事有关,一是新媒体艺术系在我本硕期间不断地有艺术家来给我们上课,同时本专业的老师也非常好,我在校期间不论做什么都得到了很多老师的鼓励,对我的帮助特别大;二是我看到一些国外的老艺术家来中国做展览,本人到场的展览,我查了他们的资料很喜欢,就去见他们。看到本人跟在资料中看是不一样的,好的艺术家大多简单、纯粹、亲和,简短的相处,受到他们处事方式上的一些影响;再有是我喜欢驻留,离开熟悉的地方,尤其是在国外参加的驻地计划对我帮助很大。
Q:你的艺术创作所使用的媒介非常多变,你在创作时如何选择媒介?
A:对各个媒介都没有情节,哪个合适用哪个。
Q:你如何看待艺术作品与观看、与观者的关系,观者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A:观者对我来说是作品的延伸,观众特别敏感,艺术家所做的每个细节观众其实或多或少都有感受。有时候我接收到观众非常有趣的反馈,是我自己没想到的。
Q:为什么会参与川美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这个计划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A:毕业之后驻留计划给了我一个缓冲时间,同时让我第一次有一个为期一年实体的工作室,多了一个去处,工作室里把东西都推在角落,大部分地方空出来的时候我最喜欢。
Q:你如何理解职业艺术家和艺术市场的关系?
A:有人买我的作品当然很高兴,但我感觉我自己跟艺术市场没什么关系。
Q:你有特别欣赏的艺术家或风格流派吗?它们是否影响了你的创作?
A:欣赏一些人,不仅是艺术家。多少都有影响,更多的影响不是创作,是感觉上的,他们面对自己和外界的坦然、果敢、天真、干爽劲。
Q:创作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A:想做的事情不容易在当下的环境实施。
Q:你在创作时会设想你作品的受众吗?
A:不会。
Q:你的家人支持你的艺术创作吗?
A:有支持的有不支持的。
Q:能谈谈你今后的艺术规划吗?
A:想参加国际上好的驻留计划,继续做事,继续打开自己的身体、创作、思维。
Q:你有自己特定的创作方法吗?
A:没有。
Q:你有常和艺术圈其他身份的人沟通吗?如策展人、批评家、艺术媒体人等,你认为和他们交流对自己有帮助吗?
A:非常少的沟通,通常是展览跟很多人碰面,我话少,说话也慢。
Q:你认为艺术家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
A:每个人都不一样吧,我认为艺术家不是一个特殊群体。我希望自己真诚,勇敢。
下一篇:2018-2019年度艺术家: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