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时间:2019.09.01 访问地点:
Q:最高学历(本科或研究生)?
A:伦敦艺术大学研究生
Q:生活理想和职业目标?驻留期结束后是否会继续创作?选择做职业艺术家还是选择其他职业?
A:驻留结束会继续创作,但不会选择做职业艺术家,也有做继续学习深造的打算,会继续通过工作让自己能有一定质量的生活和获得创作的经济来源。艺术的媒介和壁垒早就打破了,职业的选择和身份的多样性更不应单一化,我曾经同时是创作者,编辑,老师,撰稿人,翻译甚至排版师,项目策划和执行,多线程的工作和职业并不存在彼此的冲突。我认为当代艺术在于观念的诉诸,也相信“肉身经验”没有生活的体味和经历谈何观念的产生和再表达。
Q:对职业艺术家的理解?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A:认真做作品的态度,个人艺术语言和体系的建立。
Q:目前的生活来源是什么?
A:在北京和艺术相关的工作,收入尚可。
Q:生活环境、心态对创作的影响?家人是否支持艺术创作?
A:在北京生活与工作的花销是比较高的,节奏也极快,能够拥有独立空间进行创作难上加难,所以能够阶段性的投入创作对我而言某种程度讲是件奢侈的事。能够得到驻留的机会等同于,同时拥有空间和时间以及母校川美的依托,这些对我而言是件很幸福的事了。家人没有支持或不支持,毕竟自己的生活自己来过。
Q: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简要概括自己的创作(艺术)态度?
A:身体以及身体经验一直是我创作实践的核心。我的创作观念始终围绕着本体与外界的联系,感触与碰撞的关系之中。作品的主要媒介包含行为、影像和综合材料。
Q:许多人表示看不懂当代艺术,你觉得人们应该持怎样的标准,或者怎样的态度去看,去理解,看懂当代艺术
A:艺术家创作作品的潜在对象总是拟定为和自己相似的人,而走进展厅的观众却涵盖广泛,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个人经验,对艺术史的理解和各自的喜好。与其要求所有观众都是一样的哈姆雷特,不如抱着饶有兴致的态度去观看,从个人经验出发,去感受作品的审美,趣味亦或是觉得糟糕的部分,进而是借助导览词去尝试理解艺术家的观念和媒介语言,人人都应享有各自的“观看之道”。
Q:你觉得作为当代艺术家,在创作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A:观念的诉诸,恰当媒介语言的表达。
Q:是如何得到驻留艺术家招募信息的?为何会选择离开居住地(毕业学校)来到川美进行驻留?
A:得知这一信息是通过以往驻留艺术家的微信推文和推荐。川美驻留计划为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创作和交流的温巢,良好的政策和帮扶推广给正在寻求机会和创作空间的青年艺术家们提供了珍贵的平台和机会。
下一篇:2018-2019年度艺术家: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