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 驻留记录 > 驻留访谈 > 2014-2015年度:韩毓轶

访问时间:2015.06.12    访问地点:虎溪公社A5-14

Q:您的最高学历是?

A:本科,川美美教系12年毕业的。

 

Q:有什么生活理想和职业目标?

A:生活理想是只要能画画就行,对物质要求不高,保证自己的生存状态,画画能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有时间、有精力。职业目标的话肯定还是要往职业艺术家这个道路上走。

 

Q:您觉得职业艺术家是怎么样一个状态呢?

A:他们的状态就是那种每天能够不被生活等各方面的琐事打扰,能够自己随心所欲的做一些创作,自己想做的关于艺术方面的事情。职业艺术家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室,要求不大,但要稳定,还有就是一个基本的物质保障吧!

 

Q:那您觉得成为一个职业的艺术家要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呢?

A:我觉得首先是一个对于美术史脉络的理清,从以前到现在,到发展期,理论知识一定要有,历史性的,以前发生了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还有一方面就是对自己作品制作感的把握,职业艺术家可能就要具备一些手头上的功夫;还有就是思考的能力,对于整个时代,自己生活的时代的一种思考,包括环境、生存的问题。比如我的创作就是脚手架、建筑工地这种对工业化对人们的影响。

 

Q:那您觉得现在您具备您所理解的这些素质吗?

A:还是有欠缺的,能做好一两点就很不错了,感觉自己认识不够深刻。

 

Q:是哪方面不够深刻呢?

A:我觉得主要是通过作品引起共鸣这方面有欠缺,就是思想性还不够。还有美术史方面多多少少知道些,但还需要加强。可能还需要时间沉淀,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会好些。

 

Q:您目前的生活来源是什么呢?作品能卖出去吗?

A:能卖出去,但卖的不多,不能够养活我。一方面是卖画,也会给别人挣取一些代课费。

 

Q:您目前得生活环境、心态对创作有什么影响?家人是否支持艺术创作?

A:家里是非常支持做这个事情的;生活对这方面会有一些影响,有时候你为了生活,有的时间比如周末不得不耽误,但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又会慢慢消失,所以是会有影响的。

 

Q:那有没有通过参展,拿奖金弥补一下呢?

A:也参加中国美协的一些展览,每年都参加了不少,多多少少是有些奖金的,像今年就拿了个优秀奖,比较大型的全国性的比赛,这方面对于生活的补助会多一点。

 

Q:这样很不错的,那您在川美驻留期间进行艺术创作的时间占生活的几成呢?

A:大概六七成吧!

 

Q:驻留结束后还会“再深造”?

A:会的。因为在驻留之前我也会去高研班学习。

 

Q:还是想考研究生是吗?

A:想考。因为考研相对平台要比本科生大得多,包括接触的老师、学生交流起来自己会收获得多一点。毕竟离开学校,离开驻留计划可能自己的圈子就没有这么活跃,这边的交流还是比较多的。

 

Q:恩…那我们来讨论一下您艺术作品的创作理念?

A:我作品的创作理念就是工业化、工业制品对于古建筑的影响,比如圆明园、云岗石窟这种工业制品与传统文化、建筑的对比。就是现在工业化给人带来的冷漠感,还有第二个意思呢,工业制品对古建筑的保护,翻建、翻修这些,既有影响又有保护。

 

Q:那您以后的创作方向还会一直这样吗?

A:我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做这个系列的,做了很多,脚手架这种形式一直都在,包括表达的东西也没有怎么变。

 

Q:有符号化的倾向了是吗?就是别人一看到就会知道是您的作品。

A:对,符号化太严重了,感觉缺少创新,将来可能突破一下,就算表达脚手架也会换一种表现形式了。后面会变的,可能会有其它的方向,因为不变的话就只有死亡了。

 

Q:那您准备怎么变呢?

A:可以做装置这块,还有架上绘画,不过也在尝试,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东西出来,只是感觉应该要做一些改变了,要拐弯了,只是这个弯正在拐的过程中。做的都是比较密的,想尝试一下疏一点的东西。而且像架上绘画可能要往传统方面走,对技法、绘画感要加强一点。

 

Q:那您现在的创作过程基本顺利吗?

A:基本是顺利的。

 

Q: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美术这块的呢?包括后面一系列的往工业化方向走的作品。

A:接触美术是从高考开始,但也是喜欢美术的,所以选择走这条路。刚开始觉得艺术家就该像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这种,艺术就是这种,想自己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后来考进美院才开始正规的接触这些东西,大一大二走的都是基础课程,更多的是强调材料、技法、造型的一个把握;对于观念真正的转变是一个主题创作课,吴松老师上的,当时就开始正儿八经的思考了。恰好我那时候在虎溪花园租了个工作室,那边那时候还很偏,到处都在建造,我当时就看到一个建筑被脚手架密密麻麻的包了起来,想到这些,就打了一个草稿。之后有一个康颂杯奖学金,那时我正好大三,就交了一幅尺寸比较大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就更加坚定了自己这个方向。到后来毕业创作的学院奖,后面就一直在更新,做这类的作品。不过有时候也会出去写写生,约几个好友一起。也有研究水彩与国画、宣纸结合起来,揣摩这些,然后参加一些展览,像中国美协的这些。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特别是获奖之后,就更加坚定自己创作的这个东西了。到现在慢慢开始否定,慢慢地开始变,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

 

Q:那您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感觉受谁或者那个风格流派的影响呢?

A:我一般看康定斯基比较多,他画面的构成比较简单,就是点、线、面这种重组,但影响也不是很大。对后现代感、超现实的兴趣多一点。

 

Q:那你如何看待现在的艺术市场呢?

A:觉得现在的艺术市场比较乱,市场没有很好的规划,也没有具体的法律的约束,有很多都已经背离了艺术的初衷,不是单纯的画画了。

 

Q:那您觉得这样的市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和传播有什么影响呢?

A:我觉得主要影响是有些人会追风,也有些人会盲目,画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了;而且艺术市场会重复,所谓的时尚,所谓的潮流会抄袭一些东西;还有就是对于艺术家来说,画的好的可能卖不出去,反而是那种画的不好的,没什么含金量的恰好迎合了市场的需求,就卖的很好。

 

Q:那您会不会为了成功而去创作呢?或者说追求名利?

A:名利倒无所谓,就是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让别人知道。而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自己没有达到那个度,光靠炒作是没法长久的,是很虚的。如果你好好做作品的话,只要是那块料,可能比别人晚几年,但总是会好的。操之过急反而对自己是一种伤害。

 

Q:艺术有没有核心价值呢?您的作品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

A:那我觉得核心价值就是你的作品能给这个时代留下什么,我的作品就是表现现在到处都在建,大到城市小到乡村都在建,这样盲目的建可能会给社会带来苦果。

 

Q:“抱团”策略是否可行?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计划可否成为一个“团体”?

A:其实美术史上有过这种现象,比如闽南画派,还有什么米家山水啊,就是有所谓的帮派这些。其实我觉得算是一个好事情吧!大家如果强强联合,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自己的知识面也比较狭窄,如果大家能在一起,以一个团体出现,包括知识面、影响等都要大得多。抱团还是利大于弊的。

 

Q:如果抱团的话您会参加吗?

A:如果可以的话会参加的。

 

Q:您的这些艺术创作能养活你吗?还是您的做其他的事情来供给您艺术创作所要的花销。

A:是分阶段的,有时候能够养我,有时候我要养它,相辅相成的。

 

Q:您在驻留期间与其他青年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如何?这种交流的作用如何?

A:有时候也会串串门,聊聊天这些。挺好的,多交流总是好的。

 

Q:那四川美术学院青年艺术家计划所提供的扶助条件中哪些对你的影响最大?

A:都挺好的,像提供这个工作室,一些大的创作根本没法在租的居民楼里进行;而且生活补助也会有帮助的。

 

Q:哪些方面是要调整的呢?

A:都很不错了,但组织的交流的次数可以再多点,可能研究生处的事情也比较多,比较忙,会有一些分心。

 

Q:如果研究生处分个部门专门做这个会好些吧!

A:肯定是会好些的。

 

Q:那再问最后一个问题,您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谈谈青年艺术家需要怎样一个平台会发展好一些呢?

A:我觉得平台就是不要为物质担心,还有就是周围环境要好一点,有这个交流与创作的空间。

上一篇:2014-2015年度:郭玮
下一篇:2014-2015年度:黄坤熊